我記得大概是孩子出生五六個月大的時候,我有一場正念育兒的演講,結束後,大家圍成一圈回饋,有成員說:「感覺這是很正念又自在的成為母親的過程」,那時候我反射性地回應:「沒有,講這麼多,其實理想狀態下才做的到,我跟大家都一樣,常常都是一邊崩潰啦一邊調整啦!」大家笑成一團。想到這個片段,內心還是很多感受。
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接受這些「一樣」。
成為父母後,我們過去用來定義自我的事情,一件又一件地被拆解、放下、甚至捨棄。以前對我而言如同生活必需品一樣的舞蹈、正念、身體工作、藝術、寫作,有了孩子之後變得很不一樣⋯⋯為了兼顧育兒和工作,再也沒有踏進原本每週拜訪的舞蹈教室,找到新的教室和老師後,身體狀態再也跟以前不一樣,也常常無法準時、臨時要請假;平日晚上的共修團體帶領,因為晚上孩子的照顧而停止,努力維持著如果記得的時候越來越不規律的正念練習;再也沒有報名任何身體工作治療的進修學習,因而擔心比其他同儕落後;整整幾個月寫不出文章只好拿出舊文章修改來投稿;常常說好要約但是最後延期的朋友約會⋯⋯這些都是過去的我會期待自己可以完成的事。
雖然跟自己完成當下的工作和育兒,當一個盡責的員工與媽媽,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,也還做得來,但當這些過去讓我覺得自己「特別」的事情,序位從待辦清單一件一件往後,到不再放在清單上,即使別人不一定看得出來,但我內心知道某種程度,我正在成為過去的自己眼中普通的、和別人一樣的自己。
不管身份是誰、曾經學會多少技巧、看過多少書、腦中有多少知識、幫自己打造怎樣的形象,育兒的過程都會經歷那些有時甜蜜有時難以承受的時刻:半夜起來哄睡的疲憊、該給孩子吃什麼的煩惱、接送孩子上班遲到的道歉、全職照顧孩子沒有自己時間的窒息、睡不著覺熬夜換自由的夜晚、孩子生病時的擔心與自責⋯⋯那些別人會說你可以放下但事實上又難以放下的枝微末節,因為太過於普通到難以和人說出口、每個人成為父母都會經歷的事情、上一輩會說「我們不都是這樣熬過來的」的普通生活。
好像和每個人都一樣,也試著說服自己每個人都一樣,但總是有些時候,會覺得這些事其實沒人會懂,於是默默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口井。因為,雖然每一對父母都可能會經歷類似的事情,但是我已經和以前認識的自己不一樣了啊!不過,也還好有這些一樣,讓人覺得並不總是那樣孤單,就像這個世界上不會只有一口井。
成為母親後,可能因為身份轉變,診間裡也不知不覺多了成為父母的個案們。幾週前,一個媽媽在診間問我:「孩子一直哭很難安撫,該怎麼辦?」那一秒鐘我腦中閃過了很多答案,不過我第一個反應是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,說了:「誒…好問題,其實我常常也不知道怎麼辦。」我們就一起在診間裡笑到不行,當然,後面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好好討論這件事情,不過我想這就是初為人母、為人父的心情吧!即使資訊非常發達的現在,我們有很多書、很多專家、很多文章、很多知識,但孩子出生後的很多事情,常常都在不知道為什麼、查完資料後還是沒一個標準答案、或是沒有時間去想為什麼就要回應之下,走一步算一步地走過來,我們都一樣的感到無助、挫折,也一樣的會有開心、感動的時刻。
成為母親、成為父親後,在那很多很多的「我還不知道但我會去努力試試看」的時刻,我們都一樣,但也和過去的自己完全不一樣了。我還在學習,去接納這樣的普通,感受每一個一樣的時刻裡和以前不一樣的自己,與眼前的孩子一起慢慢的成長,就像一個農夫撿到了一個不知名的、看起來沒什麼不同的種子,決定好好的照顧,在每天看似重複的澆灌下,未來的某一天,會知道這個種子會長出怎樣的果子、開出怎樣的花,有一天,我也會看見這條路上,這個既一樣又普通的自己,被歲月成就為怎樣的母親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