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孕工作室

和孩子一起好好吃飯

生完孩子坐月子的那個月,同時在準備重要的考試,擔心無法好好照顧孩子,就選擇了月子中心。月子中心一天提供五餐(三餐加早點晚點),份量都不小,說真的比我在懷孕期間吃的量還多很多,但那時候腦袋不知道怎麼了,執著於「要哺乳」就要好好補充營養的信念,自己又不是奶量很多的人,於是我真的每天都把五餐吃完,那時常到晚上23:00還在勉強自己把晚點的中藥補湯喝完。

有趣的事,逼迫自己吃飯的同時,我至少還記得產前聽阿萍醫師哺乳課說的「依寶寶需求餵食」的重要,當每三天寶寶體重沒上升月中護理師就要增加每餐10ml奶量時,親餵完總是要補瓶餵,瓶餵喝不完要帶回嬰兒室想辦法灌完時,我總是偷偷的把瓶子的奶倒掉,然後跟護理師說:「寶寶喝完了喔!」


直到生完的第三週,有天我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扒著飯,突然意識到:「我沒有必要把月中給的食物都吃完吧?我不會這樣要求我的孩子,為什麼會這樣要求自己呢?」我開始靜下來,回想以前在正念飲食所學習的,觀察食物的味道、注意自己什麼時候飽了,需要的是什麼,心情漸漸的比較不急躁,奶量也並沒有因此而下降。


等到我的孩子開始接觸副食品時,我其實也在傳統餵食法和讓孩子自己吃之間猶豫。奶量不多,許多人都會建議早點讓孩子吃副食品,但孩子又還不到可以自己獨自吃的時候,那兩個月必須用湯匙來餵的日子,常常覺得和孩子吃飯有壓力,就算心裡知道不用勉強,孩子自己知道什麼時候想吃、什麼時候想停,還是常會不自覺想要孩子多吃幾口,覺得自己像拿著湯匙的禿鷹,等著捕捉孩子張口的瞬間,趕快把食物塞進去。


後來大一點,孩子可以自己用手吃東西了,我發現:「每個人天生就會正念飲食啊!」我記得正念飲食有一個很常見的「葡萄乾」練習,是用各種感官去感覺一顆簡單的葡萄乾,我記得第一次練習時,老師的引導語:「想像你是一個外星人,從來沒有看過葡萄乾,你甚至不知道那可以吃,你可能會怎麼做?可能會摸一摸、看一看、敲一敲、甚至聽聽看…」剛開始學習吃東西的孩子,就是在用這樣的方式吃飯。他們不像大人只用嘴巴,只剩下嗅覺和味覺,或很多大人可能連感覺也沒有,吃飯只是一種必要、或是一種習慣,孩子是用全身、用生命在體驗食物。他們可能拿著一根菜梗端詳許久,像要從裡面看見宇宙一一樣,或是把薯餅捏碎再用食指拇指捏起練習小肌肉,可能拿玉米筍敲打桌面認識自己的力量,或把食物從桌面弄掉的過程中學會重力,這些在大人眼裡看起來一團亂的狀態,其實都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與認識,吃東西對孩子而言不只是為了吃飽,也是學習。


當大人願意和孩子一起好好吃飯,願意欣賞看見孩子認真品嚐的樣子,常常也會不自覺地放慢速度,一起去感受食物的質地與味道,烹煮時也會更把調味變得自然,這是我之前沒有想過的改變。當我們願意把心和眼睛打開,只是好好的和孩子一起吃頓飯,孩子教會我們的往往就比我們教會孩子的還要來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