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孕工作室

過度泌乳的產婦

 大部分產婦的擔心是產後乳汁不足,但產後照顧機構化、母嬰分離的照顧方式、擠乳器的過早介入…造成過度泌乳的產婦越來越多。

過度泌乳會導致寶寶喝入太多「前奶」,使得寶寶在媽媽的乳房上容易煩躁不安,甚至會拒絕媽媽的乳房,讓媽媽感到挫折。其他像是在含乳時常會咬乳頭、喝奶間隔時間短、寶寶體重長太快、媽媽乳房脹很快、常常乳腺阻塞…都是可能的症狀。
奶並非越多越好,如果遇到這樣的困難,請尋求哺乳專業的協助。

近二十年來,產後護理之家逐漸成為產婦產後照護的首選,而大部分產婦認為理想的照護方式,是與寶寶分開來的。我在2011年參與了一家產後護理之家的籌設,也是在家當了五年全職媽媽之後,回到職場前的預習。兩次生產我都是在家讓母親幫我坐月子,孩子一直跟我在一起。在產後護理之家,發現幾乎每個坐月子當中的媽媽都在使用擠乳器,把母奶擠出來餵,成了自己孩子的奶媽!把孩子一直帶在身邊照顧的媽媽並不多。對於這樣的現象,一直感到不安與憂心。在工作的同時也觀察到,對比於自己十多年前的哺乳經驗,新手媽媽哺育母乳時遭遇的是不同的環境與問題。產婦離開醫院入住產後護理之家,延續了機構式的照顧,卻把母嬰越推越遠。

巡診時曾有一個產婦問我:「陳醫師,我母奶很夠,寶寶喝很多便便也很多,為什麼這星期已經第三天了,寶寶體重沒有任何增加?」通常,我會要媽媽們不要那麼在意寶寶體重的問題,但三天體重都沒增加並不尋常,所以我詢問媽媽的餵奶方式。「之前寶寶不喜歡親餵,我都用奶瓶餵他母奶。最近他比較願意直接喝了,我會看時間,大約三個小時給他喝奶。可是他大約10到15分鐘就會睡著不喝,我會把他弄醒,再用奶瓶補餵80c.c.母奶。他如果哭,我會讓他哭一會兒,再餵他。」這樣的餵食方式,問題在於,「規律餵食的迷思」,看時鐘餵奶不是看寶寶釋放的訊息;「媽媽處於過度泌乳的狀態」,孩子喝到睡著其實已經飽了,後面再補的反而增加孩子身體的負擔;「孩子哭不要馬上抱的迷思」,讓孩子消耗過多能量在哭這件事情上。不是媽媽的奶越多越好,也不是寶寶喝越多越好。在母親泌乳足夠的情況下,孩子還是有可能長不大。

母乳哺育,對媽媽有親子連結與許多健康上的好處,如果是擠出來餵,這些好處可能就不成立了。很多產婦告訴我,當她們使用擠乳器擠乳時,總有一種被掏空的疲憊感,沒有親餵時那種滿足與愉悅。面對機器與面對寶寶,身體啟動的是全然不同的神經荷爾蒙分泌機制。

對寶寶來說,「媽媽把奶擠出來餵」,寶寶到底喝得比較多還是比較少?這取決於媽媽與寶寶有沒有一直在一起,以及瓶餵的方式。擠出來的奶,成分與親餵已經不同。從擠乳、儲奶到回溫加熱,進入寶寶的口中,每一步驟都有細菌汙染的風險。當照顧者用奶瓶餵母奶,常會回到配方奶的哺餵模式,於是又帶來了過度餵食的問題。推廣母乳哺育時,我們會說:「再怎麼樣,餵的是母奶還是比配方奶好。」但這是成份的好,是就物質面來說的。深入一點想,照顧者要知道親餵與瓶餵的差別,而不是寶寶喝的是母奶就好。如果我們把懷孕終止於離乳那一刻來看,這相互調節的兩個身體,在擠乳器的中介下,產生了實作的位移與新的佈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