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孕工作室

剖腹產後陰道產篇 2019.03.04

先說,目前在台灣,願意接生剖腹產後陰道產的醫師,沒有幾個。

再說,為何我願意做這件吃力不見得討好的事情?陰道產對媽媽對寶寶健康上的益處,遠遠大過於剖腹產。當開刀技術進步,子宮裂開的風險不再那麼高,產前充分討論之後,不該剝奪母親生產選擇的權利,這也是做溫柔生產很重要的本質之一。

若想要執行這件事情,來到我門診諮詢,過往我會用威廉氏產科學的表格,填入這個孕婦陰道產的風險有幾分,然後交回決定權,並做更詳細的產前準備。產時高規格嚴密的準備與觀察,也是少不了的。

「原來溫柔生產是更安全的生產方式,在『風險管控』上,結構治療可以提供更加實證的產前評估與治療!」是兩傳老師在第二次見面時就悟出的道理。狠拋評估表,好好跟老師學習「去疤(除沾黏)」的功夫。

每一個醫生,開刀的手法都不同;每一個孕婦,身體結構也不同。用評估表測定風險,如隔靴搔癢,所以老師一直說我是蠢蛋,用「憨膽」與產家一起承接這些風險。透過結構治療的概念與觸診(我還有陰道內診這項工具),可以在產前評估疤痕的沾粘狀況,並加以治療,而降低生產的風險。又是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。這件事情,最好在孕前就開始進行。而任何剖腹產後的傷口,若要避免沾黏,以利下一次的懷孕,術後一個半月就可以開始進行結構治療。而且,需要剖腹的原因,大多與原本的結構錯位有關,積極治療是非常必要的。

「身體所有的問題,都是結構扭轉造成的。」這句話也適用於母嬰孕期與生產的各種狀況。
請所有之前阿萍醫師開過刀的產家,回門診討論這件事情。

攝影 吳易蓁 夾腳拖影像